智能化活动 改变未来的新力量--物联网小镇建设思路

01近年来,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支持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首次阐述了“感知中国”新理念,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 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下一阶 段我国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要着重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 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 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也就是说,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之间。和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不同,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感知和互联。    

 

因此,2010年被称为我国“物联网元年 ”。     

 

2010 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信息产业” 的重点突破领域;    

 

2013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 年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       

 

2013年9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 行动计划,包括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 法律法规保障以及人才培养,可谓一应俱全,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国家已经赋予物联网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历史使命。

 

 

 

02智慧经济催生各地布局物联网产业集群

近年来,新经济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慧经济、信息经济风起“云”涌,已经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 发展的重要机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紧盯紧跟这一 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

2014年,国务院八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发展智慧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智慧经济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以知识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 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重点的现代经济发展形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当前,国内外 智慧经济风起云涌、发展迅猛。正确认识国内外智慧经济的基本形势,对于更好地推进我国智慧经济发展,进 而抢占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智慧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已经发展成相当完整的规模

 

 

以浙大网新、恒生电子为代表的全国领先的旗舰型信息软件企业

 

以华三通讯、华为、银江股份为代表的智慧经济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为代表的智慧安保设备制造的一流企业

 

 

以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网易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特大型公司

 

 

以阿里云、华数为代表的大数据信息处理公司,都集聚在合适生产的区域

 

 

杭州高新区(滨江)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知识产权: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1项;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0项;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制37项,主导研制已发布国 际标准11项;

 

承担了浙江省70%的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

2014年发明专利授 权5559件,有效发明专利24048件,居省会城市第一。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浙江省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区和主要发源地,已集聚了 100多家从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2012年全区物联网产 业实现收入超过380亿元,约占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高新区(滨江) 正依托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和浙江省的发展新兴产业战略部署,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

 

03物联网智慧小镇定位

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同时大力发展与物联网产业相关联的云计算、大数据、移 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及先进传感设备、核心元器件制造等物联网基础性支撑产业,具有鲜明的创新创业文化内涵,集科研创新、商业商务、会议会展、居住服务、科普教育及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物联网产业体系和产业地位,我们对小镇产业发展作出如下设想:

设立产业研究中心,占领物联网发展高地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从产业研究到政策制定,从法律法规到行业标准,需要国家级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和区域级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会来共同努力,在物联网产业领域争取话语权。

建立物联网总部基地,强化区域中心职能     

中心城市以及物联网产业集群的中心,在地方建立物联网企业总部基地具有战略意义,为领跑国家物联网产业以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抓手。

创建物联网研发基地,掌握关键技术与产品    

物联网产业发展总体上尚处于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初期,掌握关键技术与产品就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物联网产业体系的核心,应着力强调研发功能,创建物联网研发基地。

健全“产学研用”体系,完善物联网产业链

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平台作用,加强与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组织国际化、高层次的论坛和展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物联网需求用户开展深入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等,健全“产学研用”体系,完善物联 网产业链。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推动共性技术研究

以企业为主体,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搭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等, 推动共性技术研究以及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提升在物联网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做好人才集聚工程,强化创新智力支撑

全面实施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5050”计划,落实人才贡献奖励、人才限价房等政策,区内或周边安排供廉价出租的人才公寓等,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培训机构,设置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配套设施,为区内从业人员提供安全、 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04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三大创新进展

 

一是物联网对各领域的改造本身就表现为产业模式创新。

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领域现有的产业模式,创造新的服务、新的场景、新的体验以及新的商业价值。以工业物联网为例,一方面改变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出现大量个性化生产以及分散式生产;另一方面使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并带来了多种附加的经济价值,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新产业模式的引导下,物联网改造后的制造业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价值链重心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数据分析的转移初现。

物联网的价值链表现为:通过传感模块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再将数据加工处理,使其增值后出售给第三方。早期的物联网价值反映在硬件设备上,如元器件、RF协议、功耗、成本等,随着应用落地、数据的积累以及市场环境的成熟,从2014年开始,物联网的价值重心就逐渐转向对数据的挖掘,且其市场潜力巨大。

 

三是集成性创新逐渐成为物联网发展新趋势。

随着业务拓展,物联网企业逐渐感觉到一个单独的企业难以独立完成整套解决方案。一个技术成熟、产品类型齐全、服务完善、应用交互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由此,物联网的创新表现出应用集成性的创新。随着产业的成熟,企业联手合作开发出支持不同设备接口、协议以及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有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

 

05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仍然面临问题

 

一、产业环节分散,有效的发展推进机制尚未建立;

二、标准繁杂,统一标准缺失制约应用水平的提升;

三、软硬件相似,同领域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严重;

四、传感器基础支撑能力较弱,成为物联网发展瓶颈;

五、定制化性软硬件市场空间有限,限制产品推广与企业成长;

六、信息安全制约大规模应用。

 

 

06随着市场应用推广,物联网产业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发展态势。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在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上将进一步突破,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在国产传感器产业化生产方面获得提升。传感器与控制器融合、产品制造与内容服务融合的融合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在产品应用方面,智能产品种类将继续增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连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望将现有的星形结构扩展到网络结构,将物联网提升到新高度。企业与市场的利好决定了车联网、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大规模上市;

 

三是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都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态势出现。同时,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团队通过众筹模式参与到产品的研制生产当中,众筹模式有效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众筹平台将推出更多物联网潮品。

 

四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政策出台向行业应用偏重,物联网的推进内容将会逐渐向具体领域深入,各种行动计划将成为重点。而在细分行业政策中以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形式落实物联网应用,将成为物联网政策出台的主要方式。同时,政策内容中加大力度补齐软硬件自主知识产权短板的态势也将更加明显。

 

07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积极构建物联网及传感器发展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积极融合产业链各环节,引导消费者参与,拉进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应用落地,有效的聚集资金、人力以及社会各类资源发挥产业带动效应;

 

三是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制,真正实现产业技术难点突破,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是以重点领域为突破,瞄准市场需求广、领域带动效果明显的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产品进行重点投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

 

五是推广成熟应用模式,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培育新兴商业模式。

 

六是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发,建立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08物联网智慧小镇规划理念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愈加紧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紧密结合生活空间。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有助于产业升级, 有助于催生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产城融合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需要功能融合、空间融合的统筹 发展。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趋势正顺应了产城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通过规划手段促进物联网产业园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相互匹配,将真正动滨江区实现产城融合式发展。

--紧凑城市    

应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采用集约紧凑的发展模式。

——智慧小镇

作为物联网产业示范项目,理应成为“智慧小镇”示范区,着力示范、实践智慧小镇、智慧绿色小镇、品质小镇、智慧供应链等四类标准化工程。

——低碳城市    

倡导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构建生态网络,低碳集约发展。低碳化绿色城市是未来城市建 设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物联网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基地的发展和建设应当实现低碳化。低碳交 通、绿色能源、循环利用等应作为基地建设的主要依托。    

物联网的发展将重点依赖于大量电力能源,“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发展争相实现的亮点。小镇内部设计应充分利用建筑屋顶设置“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周边绿化带空地设置“光能互补能源”收集装置,建筑室内采用 “地热系统”,清洁高效的绿色交通等。

 

 物联网小镇作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示范项目,拥有大量的智慧科技成果与鲜明的高新产业文化,具有显著的示范展示作用。其中的物联网龙头企业 及建设指挥部均建有各自的物联网体验展示场所,可以成为游客参观体验智慧科技前沿成果的最佳场所,吸引大量消费者前来,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科普教育基地,推广普及智慧科技与高新产业文化。

 

09保障措施

 

强化体制保障。

成立物联网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设计、 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完善问题上报、问题协调、问题交办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年度制定的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落实清单、定期对重点项目进展进行考核评价。 

 

强化资金保障

根据政府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及鼓励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扶持物联网小镇项目建设和智慧信息企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试点项目和信息产业引导基金,确保各项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加强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物联网小镇投资模式。 

 

强化环境保障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小镇幼儿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推广智慧产业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提高小镇居民居住满意度,为人才提高优越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环境,加快区块内产业用地交地步伐,加快智慧产业 的集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使群众和企业成为公建共享物联网小区的主体。